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付宸碩⠠陳卓⠠劉意⠠張清源
據新華網報道,2025年我國國防預算約17847億元,同比+7.2%,自2023年以來增幅連續三年持平。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抓好“十四五”規劃收官,隨著行業修複,軍工板塊整體將得到估值修複;提出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認為相關產業將在政策的持續支持下快速發展。隨著行業修複,軍工板塊整體將望獲得估值修複,其中部分領域或個股有望率先開啟底部複蘇,進而“從一個企業,擴散到一個型號再擴散到一個領域”。推薦導彈、特種機器人、新材料新工藝、兩機,以及低空經濟、商業航天。
▍國防預算連續三年同比+7.2%,占GDP比例較低仍有提升空間。
據新華網報道,2025年我國國防預算約17847億元,同比+7.2%,自2023年以來增幅連續三年持平。我國2022-2024年國防預算分別同比+7.1%/7.2%/7.2%,軍費同比增速連續3年保持7%以上。據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GDP增速目標為5%左右,國防開支總體上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7.2%的國防預算增速保持適度增長。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3月4日宣布實施8000億歐元“重新武裝歐洲”計劃,英國首相斯塔默宣布將在2027年前將英國國防開支提高至GDP的2.5%,2025年美國軍費預算高達8950億美元,占GDP的3.5%,相比之下我國國防費占GDP比重多年維持在1.5%以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國防費用增速及占GDP比例仍有提升空間。
▍加快發展新質戰鬥力,抓好“十四五”規劃收官。
在新華網發布的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簡稱2025年《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全力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攻堅戰”,“深入推進練兵備戰,加快發展新質戰鬥力”,“抓好軍隊建設‘十四五’規劃收官,加緊實施國防發展重大工程,加快推進網絡信息體係建設”。相比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簡稱2024年《報告》),2025年《報告》強調了新質生產力、“十四五”收官、網絡信息體係建設等。2024年3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新興領域戰略能力是國家戰略體係和能力重要組成部分,打造新質生產力和新質戰鬥力增長極,把握新興領域交叉融合發展特征;12月4日習主席視察信息支援部隊,指出要充分認清網絡信息體係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加快把網絡信息體係建設和服務支撐備戰打仗能力搞上去。我們認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軍工訂單修複預期強烈,建議重點關注新質戰鬥力、網絡信息體係建設等領域。
▍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2025年《報告》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製,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相比2024年《報告》,2025年《報告》對商業航天、低空經濟表述側重大規模應用示範,新增具身智能、6G等新領域,人工智能側重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望進一步獲得政策支持,建議重點關注低空經濟、商業航天、軍工新材料、特種機器人、人工智能、海洋信息化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
▍風險因素:
各國競爭加速導致部分資源稀缺;企業產能擴張不及預期;軍隊武器裝備建設與采購低於預期;軍工領域國企改革不達預期;上遊原材料成本價格波動風險;新質生產力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預期的風險。
▍投資策略:
隨著行業逐漸修複,軍工板塊整體將望得到估值修複,其中部分領域或個股有望率先開啟底部複蘇,進而“從一個企業,擴散到一個型號再擴散到一個領域”。推薦導彈、特種機器人、新材料新工藝、兩機,以及低空經濟、商業航天。
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3月7日發布的《國防與航空航天行業重大事項點評—軍費連續7.2%增長,“十四五”收官景氣度料修複》報告,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
重要聲明:
本資料定位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需特別關注的是(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周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2)本資料所載的信息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證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同時其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後續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采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並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其它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為避免對本資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評級、目標價格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4)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並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顶: 74973踩: 9(三)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中國共產黨工作機關條例(試行)》規定,黨的工作機關是黨實施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的政治機關,是落實黨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決策部署,實施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推進黨的事業的執行機關;黨委職能部門是負責黨委某一方麵工作的主管部門,按照規定行使相對獨立的管理職能,製定相關政策法規並組織實施,協調指導本係統、本領域工作。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把黨的職能部門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更好促進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實現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全麵領導。《決定》提出要優化黨的組織、宣傳、統戰、政法、機關黨建、教育培訓等部門職責配置,並進一步明確加強這些部門歸口協調、統籌工作的職能。同時,對黨委辦事機構、黨的派出機關、黨委直屬事業單位的改革都提出了原則要求,強調各級黨委(黨組)要增強抓落實能力,強化協調、督辦職能。這些規定和要求,適應了黨的事業不斷向廣度拓展、向深度推進的發展趨勢,有利於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具體舉措和工作實效。
(四)統籌設置黨政機構。黨政組織機構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依托,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持續不斷推進機構改革,裁撤合並了一批部門機構,優化轉變了政府職能,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促進和保障了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黨的十九大指出,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科學配置黨政部門及內設機構權力、明確職責。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戰略部署,根據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要求,針對黨政機構實際運行中存在的“機構重疊、職能重複、工作重合”等突出問題,《決定》明確要完善黨政機構布局,理順黨政機構職責關係,形成統一高效的領導體製,保證黨實施集中統一領導,保證其他機構協同聯動、高效運行,並提出黨的有關機構可以同職能相近、聯係緊密的其他部門統籌設置,實行合並設立或合署辦公。把黨政機構統籌起來考慮、設置,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黨政機構新格局,抓住了當前影響黨政機構運行效能的要害,體現了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的要求,破除了部門化、局部化的障礙藩籬,有利於增強黨的領導力、增強政府執行力,有利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利於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
三、增強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既要完善保證黨的全麵領導的製度安排,又要著眼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切實增強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增強把方向的能力和定力。方向就是旗幟,就是道路,就是我們奮力趨赴的共同目標。黨的領導第一位的就是舉旗定向。在前進道路上,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以高度自覺推進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把增強“四個意識”體現到製度機製的設計和運行之中,以更加完善的製度安排確保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要強化政治定力,堅守政治原則和底線,決不能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要增強敏銳性、提高協同性,有效發現處置改革發展中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增強謀大局的能力和定力。我們所處的曆史方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我們正在進行的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無論是認識分析問題、謀劃推進工作,都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防止不利於全局和長遠的情況發生。要著眼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奮鬥目標,著眼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壯闊實踐,著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麵”戰略布局,著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從整體上把握,從戰略上謀劃,從長遠上著力,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係統性預見性。
增強定政策的能力和定力。政策是體現執政黨性質宗旨的試金石,是反映治國理政水平的標誌。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著眼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抓住老百姓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製定出切實管用的政策措施,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政策、舉措、方案符合現實情況、反映客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到有的放矢、辯證施治、精準發力。
增強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改革開放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偉大革命,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必須一鼓作氣、堅定不移,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要大力弘揚改革創新和自我革命精神,推進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發,在全麵深化改革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要著眼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適應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征,科學確定改革發展思路、製定改革發展措施,敢於擔當、能為善為,在實踐中開新局、闖新路。要鼓勵基層創新,倡導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加強對改革成功經驗的深入挖掘、科學總結和宣傳推廣,推動形成更加濃厚、更有活力的創新創造氛圍,凝聚起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
點擊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張玉
"""1
评论专区